线上配资门户 秦国强大商鞅居功至伟,为何还是被车裂?秦王:杀商鞅能一箭双雕
发布日期:2025-02-18 11:01 点击次数:201文、编辑丨柳七七线上配资门户
世人都知道,张义变法强秦,一举将秦国推向鼎盛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其实最开始秦国从一个弱小的国家,逐渐从六国争霸中站起来,
依靠的是商鞅的改革。
然而
正是这样一个救秦国于水火之中的政治家,最后却落了个五马分尸的下场
,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?
秦孝公下求贤令商鞅入秦
商鞅本名卫鞅,他其实是是个卫国人,后来他去了魏国,那个时候卫鞅就已经很出名了,但是他没有得到重用,以至于公叔痤对对魏王说:
“如果你不打算重用卫鞅,就要把他杀了,千万不能让他去了别的国家。”
展开剩余89%但是魏王不听啊,他觉得公叔痤是老糊涂了,
区区一个卫鞅,真的就有这么厉害?
恰逢这个时候,
秦孝公在广发求贤令,寻找天下能人,一同寻找改革变法之道。
说起这个就不得不说当时秦国的国家情况了。
我们都知道后来的秦国是一统天下,结束了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,秦始皇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帝王。
但秦孝公那个时候,
秦国还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
,别说七雄争霸,就他当时都排不上号,那个时候说的是六雄,没有秦国什么事。
秦孝公是一个很好的君主,他上位之后一心想要将秦国做大做强,于是放下自己君主的面子,非常真诚的广发求贤令。
正是这份真诚,打动了卫鞅,再加上公叔痤死了,卫鞅在魏国基本上没有出头的可能了。
于是他就千里迢迢去往远在雍州的秦国。
当时还有不少人都来到秦国,和秦孝公畅谈自己内心的想法但秦孝公一一听来,都觉得不是那个意思,一时间心里也有些失落。
卫鞅入秦之后,没有急着去面见秦孝公,
而是先游历了一遍秦国的国土,知道底层百姓都是什么样子,也了解到了秦国的问题出在哪。
游历了大半年,才带着自己写的东西见到秦孝公。
刚见到秦孝公,卫鞅并没有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,而是先和秦孝公谈帝道,看秦孝公兴致缺缺,他又和秦孝公谈王道之术,看秦孝公不感兴趣,他又和秦孝公谈论霸道之术。
秦孝公听到这里,已经有些不耐烦了,
他以为这个卫鞅就这点伎俩,就有些烦躁鄙夷。
可他不知道的是,这些其实都是卫鞅试探他的手段。
原来不只是秦孝公想要找一个贤士,卫鞅也要找一位明君。
看秦孝公对自己之前说的那些浮夸言论不感兴趣,卫鞅才把自己真正的想法说了出来。
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是一个诸子百家各种文化思想百家争鸣的时代,
而卫鞅学的就是法学,主张以严法治国。
他和秦孝公畅谈富国强兵之法,让秦孝公听的都入了迷,这个时候两人心意相通,秦孝公对卫鞅的想法感慨万千,当即决定留下卫鞅。
就这样,轰轰烈烈的变法开始了。
变革严法触动贵族利益
商鞅的变法可谓是大刀阔斧轰轰烈烈,
他上来改革的第一刀,就砍向了那些王公贵族。
公元前359年,商鞅颁布了
《垦草令》
,简单来说就是扶持农业,削弱贵族和官宦权利,重塑社会价值观。
还要改革户籍制度,明确军法奖励军功,让普通人也有机会通过入伍立功改变命运,还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,拉近了贵族和百姓之间的差距。
甚至就连太子犯错,商鞅都不放过。有一次太子在封地上乱杀了几个人,被告到商鞅那里,商鞅毫不留情,虽然没有直接惩罚太子,但让太子傅代为惩罚。
到这里,商鞅做的都是一些利于平民百姓的事情,但极大动摇了贵族官宦的利益,为他之后墙倒众人推埋下了隐患。
第二次变法,商鞅整治的就是平民百姓间的陋习。
他下令不允许父子兄弟睡在一个卧室里,不允许偷盗,路两旁不允许扔垃圾等等等等,一旦触犯就将遭受残酷责罚。
商鞅深知秦国想要强盛,
一定要从根部开始改革,摒弃一切陋习
,这样才能长久发展。
不仅如此,商鞅从不因犯错人多就法不责众,他严格执法、滥用酷刑,最多一次性斩杀了八百多人,连刑场旁的河水都染红了。
可是
法家所推崇的严法治国,一定程度上有些太过于严苛。
一时间百姓们也有些埋怨。
孝公离世商鞅车裂
一切矛盾都积累在秦孝公去世后,孝公离世,秦惠公登台。
没有秦孝公的庇护,
商鞅受到了厉法的反噬,他被冠上罪名关入牢中。
那些被商鞅削去权利地位的贵族们纷纷叫嚷着让秦惠公杀死商鞅,为此秦惠公亲自进入大牢和商鞅商谈。
等秦惠公出来之后,下令车裂商鞅,至此一代名士陨落。
商鞅的死一方面是因为触动了贵族们的权利,另一方面是法学过于理智冷漠的思想,作为法学代表人,
商鞅杀伐果断,酷刑治国,终究失去人心落了个五马分尸的下场。
但无论如何,商鞅变法都将秦国从积贫积弱的困境拉了出来,
为日后秦国的强大打下坚实基础。
他的手段强硬冰冷,但药到病除,斩断了老秦国历年来累积下来的病根线上配资门户,他所做的《商君书》也成为法学流派的代表作品。
发布于:天津市